城市密码∣遇见更好的昙华林
城市密码∣遇见更好的昙华林
城市密码∣遇见更好的昙华林
最近几次去昙华林,都是在工作日。但哪怕是工作日,来(lái)昙华林游玩的人仍不少。一天下着大雨,仍有好几组游客带着簪花(zānhuā)、穿着汉服、画着精致的妆容(zhuāngróng),撑伞在昙华林拍照。
说来惭愧,在武汉待了十余年,也去过(qùguò)昙华林很多次,但昙华林背后的(de)历史文化细节是最近才知道的。
外地朋友来武汉,我(wǒ)也一定会带他们到昙华林(huálín)转转,但我介绍起昙华林,无非是“文艺”“安静”“适合拍照打卡”。这(zhè)不是我个人的(de)“局限”。我在昙华林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,大家聊起为什么来昙华林,多数人给出的理由是“很美”“网上都推荐过来”,对于(duìyú)昙华林的历史,游客鲜有人知。
游玩一处,即使对它的历史(lìshǐ)背景不了解,似乎也无妨。我们来到昙华林,只需纯粹(chúncuì)感受到它的美好就足够(zúgòu)了。但如果对它的历史文化背景熟稔,自然可以更深入地游玩。
傍晚的昙华林街区。记者(jìzhě)胡冬冬 摄
现在再谈昙华林(huálín),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“商业化”。老房子修整了,街区变新了;咖啡馆(kāfēiguǎn)少(shǎo)了,饮品店多了;个性小店少了,网红店多了;华丽的装潢背后,相似的内容好像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,特色的东西越来越少……
不仅是昙华林,包括厦门的鼓浪屿、重庆的磁器口在内,众多的历史(lìshǐ)文化街区(jiēqū)都被诟病“文化街区没文化”。有网友调侃,如果给各地的历史文化街区查重(cházhòng),重复率一定很高。
在众多(zhòngduō)的(de)文物古迹中,历史文化街区是(shì)相对特别的一类。因兼具年代感与场景性,往往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。如何唤醒历史街区沉睡的历史文化,如何讲好一条街的故事,如何吸引游客走心游览,是包括昙(tán)华林在内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区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(长江日报记者(jìzhě)张维纳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